扎根乡村写“丹心” 当好振兴“太保人”

2025年03月05日 14:49:06来源:中国太保点击量:31382次编辑:

2024年6月5日,中国太保寿险江苏分公司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随全省帮促工作队启程奔赴苏北。车窗外,都市的繁华渐次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广袤无垠的苏北平原——作为全省“绿美江苏”生态建设工程的主战场,这里纵横交错的农田林网与高速公路绿化带编织出生机勃勃的生态经纬。八年间,从灌云的千亩良田到阜宁的生态湿地,中国太保人的足迹已深深镌刻在这片热土之上。握着载满帮扶方案的工作笔记,这位新晋驻村书记凝望连绵的绿色屏障,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在胸中激荡,广袤农村既是干事创业的沃土,更是青春报国的考场。用脚步丈量热土,用智慧培育希望,用汗水浇灌未来,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开......

一、兴办惠民实事,让村民“暖起来”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地处罗桥镇西南角的龙窝村,全村户籍人口不足千户,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九成,人均耕地不足2亩,2023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仅为30万元,长期戴着经济薄弱村的“帽子”。来自中国太保寿险江苏分公司的驻村第一书记陈晨到任后,用脚步丈量民情,随身携带的民情日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村民诉求:留守老人买药不便、村道夜间无照明、农田灌溉沟渠淤塞......这些民生"小事"在他眼中都是头等大事。

聚合力谋发展,他积极搭建帮扶纽带。去年,与龙窝村党总支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将金融服务嵌入乡村振兴,开展"消费者保护金融知识进村居"活动,为村民守住“钱袋子”;计划联合中国太保产险推广“农业保险”,“防返贫保险”,覆盖全村脱贫不稳定户。强基建惠民生,他争取工作队30万元帮促资金,协调其他资源配套支持20万,将资金化作看得见的温暖:计划修缮2座危桥,466米路面修复,村部院内硬化460平米,安装100盏路灯,增加20组垃圾桶。他作为“新阜宁人”把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热忱与责任转化为不竭动力,锚定新目标、跑好接力棒,坚持敢于担当、分秒必争,投入到“三农”工作中,真正做到“知民心”“晓民情”“解民意”。

党建共建签约仪式/消保宣传活动(图/中国太保寿险江苏分公司)

二、镇村两级共建,让收入“涨起来”

“产业活水至,沃野焕新机”。在深入调研后,他为龙窝村精准把脉:这个被列为省级重点帮促对象的村落,不仅背负着10万元历史债务,更面临着“产业空心化”的困境——全村无规模产业、无经营性资产、无区位优势,俨然成为罗桥镇发展版图上的“洼地”。他提出“镇域联动+跨村协同”破局思路,将龙窝村融入全镇三产融合发展规划,绘制出“输血筑基-造血强体”的产业振兴路线图。

谋定而后动,他率先破解要素困局。协助整合中国太保寿险等后方单位的资金及自筹资金1480万元,启动"强基惠农"工程:和挂钩镇其他队员协作镇村联建仓储3100平方米,新建烘干房900平方;盘活罗桥镇沿街村中心小学旧址打造33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形成"镇级统筹+村级持股+专业运营"的创新模式。正在建设中的项目如同金色纽带,将龙窝等3个经济薄弱村牢牢系入产业链条,预计2025年投用后可为各村带来年均15万元以上的稳定收益。

在激活存量资源上,他更是打出“组合拳”。面对荒废3年的50亩桃树大棚,带领村两委实施“腾笼换鸟”计划:协调5万元启动资金清除残桩、改良土壤,将废旧钢材变现,土地流转金与项目管理费为村集体增收8万元,更解除了每年3万元的租金之困。“这块土地过去是‘赔钱货’,现在成了‘招财树’”。村书记金海军感慨道。

育新能添后劲,他着眼长远布局人才战略。推荐龙窝村“新农人”参加中国太保寿险结对帮扶地区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班,通过“志智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首次突破35.97万元,增幅18.5%。

废弃桃林复垦前后对比/镇村联建粮食仓储效果图/镇村联建厂房效果图(图/中国太保寿险江苏分公司)

 

三、构建消费帮促,让集体“强起来”

传统的消费帮促模式往往通过工作队把客户介绍给当地生产企业,由生产企业直接对接客户供应商品,工作队仅承担介绍人的角色,未能完全发挥引领作用。一方面导致交易产生的利润都流向大户和企业,难以惠及村集体和普通农户,另一方面客户要对接多家生产企业导致沟通成本较高、服务质量较低,影响复购率。

面对这一情况,为提高消费帮促效益和质量,让市场红利更多地流向村集体和农户,在工作队的努力和推动下,他指导和帮助挂钩镇村注册成立“阜宁县东望商贸有限公司”。一是培育内生造血能力,构建联动发展机制,打造“发展新引擎”。挂钩村村组干部为公司成员,并挑选1名经管员为法人代表。9个挂钩村与公司签订协议,共同开展运营。以公司为枢纽,联结企业、农户和客户,通过多种方式既让后方单位、社会企业、个人能够买到高品质实惠产品,又让企业、村集体、农户实现三方受益。公司成立以来,实现连续10个月盈利。消费帮促金额达943.6万元。二是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拓展多元销售渠道,打通“最初一公里”,商贸公司着力构建定向采购、展销联动、社群营销“三位一体”销售体系。中国太保寿险江苏分公司作为后方单位率先采购,同步与其他后方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签订定向采购协议。为打破地域限制,商贸公司主动“走出去”,组织“阜宁好物进伊宁”等12场跨区域展销会,将阜宁特色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通过与新疆伊宁供销社合作共建代销点,打通西部市场销售渠道。三是整合产品供应链,打造线上销售专区,破解“小散弱”困局。通过走访调研,发现驻地相同类型的农产品品牌繁多,标准质量、服务品质参差不齐,消费者体验较差。工作队并逐一对比诸多品牌原料、工艺,根据收集到的各项指标数据对品牌进行评分排名,最终筛选出15家综合表现最优的骨干企业。建立“联合仓”模式实现集约化运营。针对仓储成本高的问题,商贸公司发动骨干企业设立“区域联合仓”,选拔责任心较强的企业安排专人负责统筹打包标准、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通过资源整合,物流成本降低25%,产品发货时效提升40%。构建“线上专区+一件代发”销售网络。借力江苏省级消费帮扶平台,与江苏钟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在其“悦购中山”平台网站开设“阜宁特色馆”,2024年线上专区销售实现0的突破,占销售总额8.1%。四是打造特色“土”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原字号”升级。提升产品食味品质和营养价值,采用真空锁鲜等材料升级包装材质,并融入阜宁地域的稻田风光、非遗图案等文化元素改善产品包装设计。2024年,成功实现大米平均售价从2.3元/斤提升至2.6元/斤,溢价率达13%。培育新兴品牌,联动镇村两级,工作队并投入专项资金建设标准化深加工厂房,引进自动化清洗、灌装及杀菌设备,将初级农产品转化为辣椒酱、辣椒粉等深加工产品。通过“合作社+农户+企业”模式,打通“种植—加工—销售”链条,不仅解决了鲜椒销路问题,还提升了产品溢价,带动50余户村民就业,真正实现“小米椒”撬动“大产业”。

消费帮促(图/中国太保寿险江苏分公司)

在工作队的支持下他通过带着干、督促学,既培育商贸公司的自主经营能力,又为驻地留主体,留渠道,留客户,探索出一条能够“持续造血”的消费帮促新路径。下一步将深化数据赋能,利用销售数据分析挖掘客户和市场,调整选品策略,优化包装设计,满足不同消费人群需求,提升消费帮促效益。

乡村振兴是“驻村第一书记”帮扶永恒的初心和使命,陈晨带着太保人的真情,将文章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将浓情洒满了阜宁帮扶路。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最终以商家公布为准。本稿件为濠滨论坛网站独家原创稿件,版权所有,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理财相关资讯
理财相关咨询
加入理财俱乐部
获得6大免费服务
  • 姓名
  • 电话
  • QQ
  • 或拨打 400-099-0513